小镇桃花别样红 阳光和煦满目春——桃花源镇景村联动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产业

【2023-05-27】

  3月底,全民“家里蹲”大学即将毕业,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寒冬,人们再也压抑不住心中的骚动,对阳光、户外和自由的向往。还没想好去哪?笔者告诉你,去桃花源准没错。

  桃花源镇的风景别有风味。这里可以体验原滋原味的乡土气息,更适合喜爱远离喧嚣,亲近原生态的自驾游市民。小镇上有草莓、葡萄(还未成熟)采摘园、成片的茶园、和煦的阳光和青草的芬芳。最妙的是,这里还有成片的桃林,正值花期,那片粉红夹杂着紫的、红的各种不知名的野花,宛如一幅飘着花香的风景画卷。

  桃花源乡村建设示范片是常德市乡村振兴“四大示范片区”之一,覆盖了汤家山村、桃花源村、黄土坡村和清江浦村等示范点。桃花源镇作为旅游小镇,文化内涵有特色、品牌影响有效应、文旅融合有深度、产业发展有规模、服务建设有体系、管理机制有创新的标准,于2019年9月荣获首批湖南省十大特色文旅小镇。

  在桃花源镇,汤家山村最值得一游。这里是中国美丽休闲山村、湖南省休闲农业集聚发展示范村、湖南省农宅合作社改革试点村、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。

  几年前,这里还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。近年来,在省、市(区)多级政府帮助下,这里采用“村集体+农户+公司+合作社”的组合经营机制让村民富了起来,让乡村更加美丽。

  行走在这个美丽的小镇,除了视觉、听觉、嗅觉上的享受,还可品尝当地特色美食。

  前来桃花源镇乡村旅游的游人络绎不绝,最爱的就是品尝一下桃花源当地的特色擂茶。摆开八仙桌,色香味俱全的十几种“压桌”食品,热气腾腾、浓白香醇的擂茶,一段亲朋好友之间的闲适时光便由此展开。

  常德市游客告诉笔者:“在桃花源日出而作、日落而息的乡间生活中,茶文化与农耕文化相乳交融,逐步衍生出以擂茶为特色的茶饮文化。了解桃花源小镇,不如从一碗擂茶开始。”

  漂亮的花园式洋房掩映在青山绿树中,桃花源镇汤家山成为新时代人人羡慕的“世外桃源”。

  在各地吹响复工复产号角的情况下,伴随着灵动的春风与舒适的阳光,桃花源镇当地基础建设、农业生产有条不紊地走上了正轨。

  最近两年,小镇建设美了,村民腰包鼓了,回家发展的农民越来越多,谁还不愿意在家乡过好日子呢?

  村民李姣大学毕业后在广州工作了7年,2017年底辞职回来,开了家擂茶馆。她在店里挂上亲手画的油画,放上休闲藤椅,种满绿植。闲暇时间,她会发挥专业特长,为村里兼职做些财务工作,也会和村里的不少年轻人一道,去桃花源景区当志愿者导游,为游客们讲解家乡的变化。李姣边招待客人边说:“汤家山农宅合作社让村民搭上了‘核心景区+旅游小镇+乡村振兴’的顺风车,通过经营擂茶、民宿,比在外打工的收入高多了。”

  据了解,桃花源镇汤家山村抓住全省农宅改革试点契机,发放全省第一本农宅三权分置使用权证,成立了归园居农宅合作社,流转农户农房及宅基地使用权,发展入社农户20多家,开展餐饮、住宿、采摘等多种经营,贫困户积极参与其中,两年累计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,实现经营收入300多万元。

  除了政策红利,最近两年,桃花源镇政府也为当地农民增收想尽办法。政府出资购买蜂群,作为所有贫困户入股,并委托具备一定养殖基础的农户集中养殖,按照贫困户、集中养殖户、合作社各负其责,利润分成的模式发展产业。每年每位贫困户可增收数百元。

  在景区之外,桃花源镇的乡村特色旅游建设同样不遗余力。在黄土坡村,500亩湘莲种植池正在建设中,建成后,这里将开发出田间小道、 荷塘浮道,发展荷花观赏、莲蓬采摘等风光。

  正在工地忙活的汤姓村民告诉记者:“荷花池是黄土坡村乡村振兴的建设项目之一,这里用工优先选用了村里的贫困户,让附近的村民能够就近务工。我们这也算是加入到乡村振兴的队伍了,既能够为家乡建设出力,又能获得不菲收入。”

  “产业+旅游”是小镇的特色及发展方向,在黄土坡村,35亩茶厂新茶采摘已经启动,正是印证诗文“仙山灵草湿行云,洗遍香肌粉未匀。明月来投玉川子,清风吹破武陵春。”

  桃花源旅游管理区按照“核心景区+旅游小镇+乡村振兴”的发展路径,融入全域旅游、文旅融合理念,聘请专业设计机构,为4个示范村高标准量身定制了乡村振兴实施方案。

  小镇利用景村联动带产业,“景区带村”思路,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,开展送客入村等活动;与各大旅游金牌团队深度合作,全面开发挖掘农业旅游项目,带领游客品尝农家美食,采摘四季时蔬瓜果,并在汤家山村村部设有农副产品展示厅,方便游客选(订)购农副产品。2019年,接待乡村旅游游客突破30万人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