莫嫌老人话太多

【2023-05-27】

  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周围不乏一些爱絮叨的老年人,比如,孩子们上街时,他们总是反复嘱咐:多加小心,注意安全;冬天出门时,他们不住嘴地叮咛:多穿点衣服,不要冻着;儿女周末和朋友聚会时,他们总爱重复地说:早去早回,别太晚了……面对老人的唠叨,有些子女不免心烦,甚至会对老人冷语相向,这在生活中并不少见。

  常言道“可怜天下父母心”,子女再大,在父母眼里都是孩子。这也不难理解,作为老年人,为什么总把已经成年的儿女当孩童对待。血浓于水,父母时时刻刻都把自己的孩子挂在心头,尽管有时候不被理解,但他们仍是不改初衷。

  那么,如何对待父母的絮叨呢?笔者觉得,作为晚辈,首先应当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,明白他们含辛茹苦将儿女抚养成人的不容易。从儿女们呱呱落地开始,他们就呵护备至,含在嘴里怕化了,捧在手里怕摔着,尽心地照料。艰辛一生的父母上了年纪后,对子女那声声嘱咐、句句絮叨,正是舐犊之心的继续。你如果对这些持以反感态度,那岂不伤了老人家的心?

  其次,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。作为晚辈,我们也有自己的下一代,我们的一言一行无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为人处世。老人对我们的絮叨,完全出于对我们的关爱和记挂,到了晚年,仍是放心不下。如果因此对老人加以嫌弃,甚至厌恶而恶言相向,那么,自己到了父母这个年龄,孩子们对你也是这种态度,你又会有什么感受?

  还有,从传统的道德观念来说,我国自古就把孝道放在第一位,所谓“百善孝为先”,还把“是否孝顺”作为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。老人辛苦了一生,上了年纪,让他们心情愉悦、欢欢喜喜,是我们做儿女的责任。如果我们不顾人伦,对父母缺乏最基本的尊重和耐心,就要被划入令人不屑的“不孝之子”的行列了。

  最后,我们应该认真读一读“老”这个字。我们应该清楚,人到老年后,随着生理机能的下降,感知事物的能力也会降低。老年人表达自己的意思时,有时候感觉只有反复说才能说清楚。所以,许多人一到老年,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“话多”。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。老年人反复说的那些话,也不可能全是废话,他们积累了几十年的工作、生活经验,在看待问题方面必有其独到之处。有了这些“老参谋”的提醒和敲打,才会拓宽我们的思维,使我们少走弯路。即使老人的提醒是多余的,我们也要耐心倾听,细心解答,或实施“缓兵之计”——用以后的事实来向他们证明自己的正确性。倘若一味采取硬性的顶撞或置之不理的粗暴态度,加以回绝和否定,势必会引起老人的不快。如果真因此让老人闹出什么疾病来,那我们可就后悔莫及了!